电子科学与技术

作者: 时间:2021-04-15 点击数: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78年,是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现有的5个本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均与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及“十强”优势产业紧密契合,对接鲁西区域性经济发展,其中网络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学科拥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群、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精品课程(光学、电子技术)、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光学)等4个省级教学平台。学科积极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年来在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中成绩斐然,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余项(包括MCM国际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奖60余项),获批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SRT项目1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为山东省和鲁西南地区培养了大批创新应用型人才。

学科的建设始终坚持将学校发展成为服务地方的应用型大学路线,目前学科已具备高端人才汇聚,教学科研平台众多,创新与地方经济融合,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发展急需等主要特色优势。

经过大力引才,学科集聚了众多卓越国际知名学者,包括中科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全职2人,柔性引进2人),省部级人才3人(全职3人)。团队在专业领域上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形成了一支高水准、跨学科的创新团队,使学科水平快速提升,有希望冲击国际一流水平。经过多年建设,学科已培养建设出4个能够服务地方发展的研究方向:低维光电材料与传感器件、微纳光纤与拓扑光量子器件、太赫兹技术与应用、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这4个研究方向皆由知名专家领军,科研实力位于国际前沿。近年来我们与山东省“八大战略”,新旧动能转换及“十强产业”紧密融合,开发了新一代微纳氢传感器、量子晶体光纤、超敏无标记癌细胞凋亡率检测技术等多项原创成果,为相关产业解决关键问题,直接服务于区域性经济,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和显著经济效益。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依托山东省“光电信息处理与显示”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山东省“低维量子传感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微纳技术”院士工作站这4个省级科研平台建设,目前建成实验室3600余平方米,拥有分子束外延设备、X射线衍射仪、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等价值6000余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学科近五年来获批各类科研项目120余项,经费总计4134万元,其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经费1000万元,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其中光学工程学科开展的低维量子传感器、量子晶体光纤、太赫兹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实现服务地方的学校发展目标,且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创新力强。

综上所述,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已发展为国内有影响力、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学科。学科体系日趋健全,学科发展方向明确,科研团队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迅速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优异,服务社会广泛深入,区域影响快速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建设基础和优势,已经具备冲击省一流学科的实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枣庄学院科技处.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4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