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技术

作者: 时间:2021-04-15 点击数: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响应山东省和枣庄市在高端化工领域的号召,结合地方特色和经济发展需求,在专业建设、人才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平台建设等方面已取得良好的基础。学科拥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群,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等,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学科集聚了一批优秀的教学和科研高层次人才,拥有教学、科研人员8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博士4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青檀学者”6人,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山东省环境影响评价和危险废物评审专家7人,枣庄市应急管理专家1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6人,学校十大教学名师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45.8%。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科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系列实践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引领,构建“五位一体”课程体系,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科建设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期内,获批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SRT项目40项,参与发表论文26篇、国家发明专利13项,参加学术报告5000余人次;获省级及以上各项学科竞赛奖励130余人次,2021年获中国国际“互利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实现了我校新突破。建有山东省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省煤化工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创新平台、21个市级创新平台,2019年山东省煤化工专业委员会落户我校,与山东丰元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高端锂电材料产学研用创新发展中心”。另外,本学科建有功能齐全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分析测试室和创新实验室;另设有20余个创新科研室,主要用于教师的科研和学生创新实验等。

本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煤化工为特色,贯穿学生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低碳能源化工方向支撑该专业学生将煤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实现以科研带动专业发展;新型功能材料方向以锂电电极材料为支撑,引导学生了解和参与前沿课题研究,助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精细有机化工方向以多肽药物、多肽试剂的绿色高效合成为引领,助推应用化学专业高质量发展;三个研究方向支撑不同专业,以科学研究为纽带,通过科教融合实现传统工科升级改造,培养新时代新工科人才。

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1项(900万元),山东省创新团队1个(400万元)。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获授权20余件;获批国家和省级课题30余项,各类科研经费总计2000余万元;主持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双语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奖励4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设置低碳能源化工、新型功能材料和精细有机化工三个方向。其中低碳能源化工主要研究低阶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生物质的高效利用,煤焦油的高效利用等,服务于高端煤化工和生物质高值利用领域;新型功能材料主要研究新型锂电材料,催化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服务于锂电新能源等领域;精细有机化工主要研究医药中间体的高效合成方法,有机合成的放大效应,特种染料,多肽药物,抗癌药物等,服务于生物医药等领域。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枣庄学院科技处.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4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