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屈洪春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复杂生物生态系统的可预测建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获得第十届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可预测建模在探索生物-生态过程的复杂多尺度效应,理解生物性状突变、生境破碎化、物种灭绝与入侵等生态安全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中发挥关键作用。项目聚焦生态安全国家战略格局,瞄准信息-生物-生态交叉学科前沿问题,针对复杂系统演化与灾变的科学预测需求,以“为复杂生物-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异常感知提供可预测的建模理论与关键技术”为核心目标,从可预测模型的涌现生成机制、无方程预测建模方法、模型的跨域迁移技术等三个层次开展了建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系统性研究,研究成果为从系统角度解释生物生态过程的多尺度模式、探明系统演化预测的可靠外推机制、实现生物生态系的可靠灾变预测提供全新的建模思路,为数据驱动的复杂系统理解提供了科学工具,对于保持模型的跨域预测能力,制定域间差异化的生态环保政策,应对生态灾难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