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会2017年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日期:2017-12-13    作者:     来源:     点击:

12月9日,由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会主办,枣庄学院承办的“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会2017年度学术研讨会”在综合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国家民委研究室副主任、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会会长李红杰,国家民委研究室科研管理处处长张世保,国家民委研究室五处处长刘丽丽、副处长刘勇,“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纳日碧力戈,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会副会长陈建樾、董建辉、田阡,枣庄市民宗局局长朱瑞志、副局长邵明楼,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东,副校长明清河,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西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枣庄学院师生代表46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明清河主持。

校长李东致欢迎词。李东对“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会2017年度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莅临枣庄学院指导的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会、枣庄市民宗局的各位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李东回顾了学校与台湾地区的教育文化及学术交流情况、取得的工作成绩。李东感谢国家民委对枣庄学院的信任和关注,特别是在国家民委、省市台办省各级领导支持下,学校通过鲁台高校论坛、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暨科学技术研讨会等学术平台,不断开拓渠道,加强与台湾地区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台北中国文化大学等15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实质性开展学生交换、教师交流、科研合作、学科专业建设、学术交流等活动,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高等教育共同繁荣作出的积极贡献。

李东强调,当前,枣庄学院正处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扎实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研讨会召开对学校构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话语体系,开阔全校师生视野,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期望与会领导专家为枣庄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多提宝贵意见,支持枣庄学院的学科建设,事业发展。并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民委、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会、以及专家学者的合作交流,构建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的学术共同体。

国家民委研究室副主任、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会会长李红杰作重要讲话。李红杰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筹办过程,向枣庄学院对国家民委研究室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枣庄学院这么好的平台和氛围,感谢全国各地的同行来参加学术研讨。

李红杰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民族问题的阐述,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

李红杰强调,民族工作要从国家、社会,整体的角度来考虑,要跳出狭隘的小民族工作意识。对此,李红杰从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新的阐述、以宪法为准绳的合宪性审查,以及两个共同体谈了四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感悟。第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重要讲话精神。“高高举起社会主义旗帜”里面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能够处理好民族事务的,百分之百的就是靠着社会主义的理念。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体制,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理念有着先天的优势,能给处理民族事务的时候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有充分的自信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来处理自己的民族事务,而且向世界上也推出中国的经验,我们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处理好民族事务。

第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解释、新阐述。这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依据、基本方向。早在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已经特别强调我们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都不能少”,其实这“一个都不能少”最初是针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我们的发展过程中间我们不能把任何一个民族落下,大家一起实现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包含着最丰富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对于社会主义的解读和对社会主要矛盾新的阐述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这给我们的民族研究、民族工作指明了一个全新的、强大的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的操作性。

第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合宪性审查”。“合宪性审查”是推进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政府、社会、个人的任何行为必须以宪法为准绳,使宪法作为一个最高的、最根本的依据来进行制定和执行政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合宪性审查”对民族工作尤其重要。实际上,我们民族工作领域的基本原则、基本政策都是宪法中早已明文规定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特别是现行宪法施行以来,都有明文规定,没有争论的余地。在这个层面上提出来“合宪性审查”对我们民族工作、民族政策又是一个强大的促进力。

第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共同体”内涵丰富,是民族工作领域、民族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共同体,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它本身内部就包含着很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语言差异。正是这个多样性使我们中华民族富有活力、富有生命力,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至少在人口规模上可以说是一个最大的人类共同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共同体建构本身给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模板。这两个层面是相互补充、相互过渡的,体现出中国对人类的贡献,中国的经验,对于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主旨报告阶段,“长江学者”、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纳日碧力戈教授,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盘晓梅所长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董建辉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张海洋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陈建樾研究员分别作了“一切为了各民族人民建设新时代的创新中国”“广东省台湾同胞基本情况分析”“关于台湾原住民称谓的思考”“新时代的民族学台湾研究话语、范式与格局”“台湾‘原居民’:历史来源与理路的文献梳理”的学术报告,报告紧紧围绕会议主题“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中的话语权问题”,分别从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的角度,就台湾民族的历史来源、发展变迁、社会现状,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民族工作政策、民族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有宏观层面的民族理论建构,也有微观层面的具体民族问题的反思。主讲者由于学科方向、视角的不同,问题质疑与观点交锋频繁,不时撞击出思想的火花,给与会师生以启迪和思考,会场时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快笑声分组研讨中,专家学者分别就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多民族国家整合中的狼马效应、民族地理信息数据建设、海峡两岸民族认定的差异及其影响,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教师教育,台湾民族服饰、祭祀等民风民俗展开详细阐述和深入探讨。

会议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我校的世界语博物馆和校史馆。